新闻:

后世博时代,光伏建筑一体化成发展趋势

24772011-11-29 14:22:59


世博是建筑的“群英会”,万众瞩目的2010上海世博盛会早已完美收官,世博给普通民众带来的是一场绚丽的视觉盛宴,让普通民众切身感受科学技术的绚烂;世博会上的建筑文明进步留下了宝贵的积累和丰厚的资源,给建筑设计师们留下了启示录,后世博时代,智能建筑如何选择呢。

低碳是必然的

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的公共建筑——零碳馆,现身上海世博。世博“零碳馆”除了利用传统的太阳能、风能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外,“零碳馆”还将取用黄浦江水,利用水源热泵作为房屋的天然“空调”;用餐后留下的剩饭剩菜,将被降解为生物质能,用于发电。

世博“零碳馆”

做到零碳确实很极至,纵然不能零碳,也要追求低碳。上海世博会上有众多场馆实现低碳,西班牙馆,藤条材料既环保又传统;世界气象馆,墙体外层如人的皮肤,防风、防雨、透气;瑞士馆,大豆纤维制成的红色幕帷,能发电,能天然降解……

历史上每一届世博会,都会给人类带来生活方式和观念的重大转变。本届上海世博会,通过展馆展示以及各种活动,推广低碳理念。上海世博会举起低碳城市、和谐城市,倡导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人类才能渡过城市化难关,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城市首先要使城市的细胞——建筑低碳。

上海世博会上诸多低碳的全新尝试,为智能建筑与建筑节能提供了更多手段。上海世博场馆室内照明光源中约有80%采用了LED绿色光源,与普通白炽灯相比省电达90%左右;世界最大单体面积,3万多平方米的太阳能屋面在世博主题馆示范运行,年发电量可供上海4500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000吨。

光伏建筑一体化成趋势

“光伏建筑一体化”是指将太阳能光伏电板与建筑材料合为一体,让建筑物的外墙、屋顶成为无污染的“发电机”。从这种途径获得的清洁电能不仅可供建筑本身使用,更可以输入城市电网,让“绿电”进入千家万户。

上海世博会上的太阳能应用,是历届世博会上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太阳能技术展示,是世界上最集中的光伏建筑展示,它会起到一个很好的示范作用。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和城市未来馆四座标志性建筑上采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英国零碳馆的屋顶上,法国阿尔萨斯的水幕太阳墙,通过太阳能光伏组件与建筑材料合为一体,建筑物的门窗、外墙和屋顶皆能通过日照产生无污染的“绿电”,整座建筑成了无污染的“发电机”。

中国馆

光伏建筑一体化建筑本身就是一种绿色能源,而且建材本身就是“发电机”,所以不占用多余土地。光伏建筑一体化既能为建筑节能减排,又可以把电能输入城市电网,供及他用,未来智能建筑应该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物联网离智能建筑应该更近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s”。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在上海世博会得到广泛使用。世博园门票就是应用了物关网技术,通过给世博门票安装传感器,然后通过射频识别、红外线感应器、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门票与互联网连接起来,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在“海尔体验区”,游客对“未来生活方式”表现出浓厚兴趣,海尔展示了物联网冰箱,冰箱里的腐坏或过期的食物会发出信号、电烤箱会将烤好的食物自动保温等待主人使用、出行时可自动选择无交通拥堵的路段……

物联网技术在智能建筑上可应用在防盗、消防、照明、楼控等诸多方面。地震是不可抗的自然灾害,一旦发生重大地震必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物联网技术应用在智能筑上或可预警地震到来,避免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与损失。有英国研究者正在研究使用RFID和传感器来监控地震中的房屋,他们把已建成在希腊的原型称为"自治愈"房屋。这种房屋在墙中专门设计了缝隙空间,并且墙体中加入了可在强压下变为流体的材料。如果受到地震引起的压力,流体回流到缝隙中,不会对固体墙面产生影响。其结果是,房屋依旧存在,但可能会移动位置。如果建筑没有坍塌,通过RFID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会用来判别位置偏移量。此外,建筑中的RFID标签和传感器可以共同构建一套警报系统,来预警即将到来的地震。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相信在不久将来,将会准确预警地震到来,避免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与损失。